與青海湖的那場約定 其他
入秋后的一個夜晚,暮色沉藹,礦攝影協會召集攝影發燒友一干人,開看片會。其中一老師以新聞全景記錄地形式,向大伙兒呈現了他騎自行車走川藏的英勇游歷,渾然天成的美景,不需加任何地技術處理,張張打動了我們的心……
川藏線一直都是驢友們、攝影發燒友、藝術創作的經典,它有著不需鼓噪,不需雕琢,不需言語的吸引力。那些圣湖、圣山、圣水,對于我而言,都是藏在我生命深處余音嘹繞的呼喚。老師的照片,再次喚醒了我對它們的記憶,而這記憶中永不能舍棄的珍珠,早已定格于青海湖。
趕赴青海湖,就像趕一場前世未了的約定。這約定,讓我過盡千帆,在蒼茫的世間涉足三生,才能抵達的角落。在夢里,在網頁中,在書上,成片的油菜花,就是畫家恣意潑灑的著色,和著青藏高原的圣山,圣湖,還有那星星點點的牦牛群,處處即美景,亦或是流浪者的天堂。
八月夏末,早起,穿好準備好的線衫衣褲,還是覺得有些寒意。青海省地處大西北腹地,有著高原獨有的溫差,從賓館下樓吃早餐,店家細心地提醒,多帶御寒衣褲,可能會在去青海湖的途中經歷四季交替。我愕然,飯后,轉身上樓,取下頭一天在西寧市內買下的棉衣,放入后備箱。
無數次地念誦祖國的幅員遼闊,也只有到過大西北的人才會真切地感受。車內,放著藏樂,隨車的導游與我們漸漸熟絡起來,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坎布爾……想必是他常去的景點,要不怎地叫這些個風景在他口中如家珍一樣數出,歷史與故事的交錯,繪聲繪色,摻和著對未知風景的興奮,人的思緒隨車一刻不停。
出了西寧,入得從西寧到青海湖的西湟高速,陽光溫暖起來,脫得只剩下單衣。下了高速,我們轉走導游熟悉的國道。國道上車輛不多,偶見兩三輛外地車駛過,想必是同樣的旅人。路邊是開闊的天然牧場,夏末初秋的草是多色的,金黃、橙紅、淺綠、深綠……,夾雜著幾簇野花,還有少數已經過季枯黃的草。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綿羊,三五成群,或者是成片地聚集在這些天然的牧場上,點綴著這藏式“地毯”。草原是起伏地,高高低低,草原盡頭就是藏民心中的圣山。大西北的山,與西北的漢子有著同源的注腳,粗獷中帶著凜冽,大氣中藏著豪放。
經不住成片草原的誘惑,我們在路邊停車。迎著曠野吹來的風,一時忘記了自已來自喧鬧地紅塵。這是一塊休憩心靈的圣地,牛羊悠閑地吃著牧草,牧民揮鞭吟唱,大西北以它獨特的地貌,獨有的生靈,傳遞著讓世人傾慕的和諧。天湛藍,明凈如洗,微風襲來,我又似聞到了熟悉的氣息,仿佛多年前與這里的草木、山水有過清澈的相遇。此刻,無論你帶來了多少世俗的情緒,無論這里隱藏了多少清幽的秘密,你已經徹底融入到這片悠然的風景里。
兜兜轉轉,我們的車沿著盤旋的山路而上,車內的氣溫越來越冷,玻璃窗上已然是一層熱氣。打開熱空調一會兒,外面已經飄起了小雨,路越來越陡,就十多分鐘的車程,山上已經飄起了小雪,心也隨之緊張起來。導游鎮定地為我們導航,接近山頂,路邊赫然見一路標:拉雞山,海拔3820m。窗外飄著小雪,領略了四季交替的女兒,急不可耐地下車踩雪。從后備箱取出棉衣,利索地穿上,留下了那些難得的膠片。
導游一路介紹沿途的風景和山脈,才得知我們是抄的近道。一路異域的風景,沖淡了我們對于山路的恐懼。下得山,不久拐入青藏公路,頓時路面開闊起來,卻稀有人煙,當年修筑青藏公路的英魂不知已歸何處?沿青藏公路向西南行進,穿湟源峽,遠遠就能望見這座傳說中的日月山,那日亭和月亭南北相向而立。當年文成公主遠嫁頌贊干布時曾經過此山。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皇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現出長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藍天白云下,陣陣強風吹來,掛滿經文的彩旗在瑟瑟作響。山路兩旁,有牽著盛裝的牦牛的當地人,在招攬游客拍照。看著披著盛裝的牦牛,隨處可見的經幡,還有大大小小的瑪尼堆,穿著藏服的當地人,無處不在的異域風情。當年的“絲綢輔道”上的驛站,至今仍然是橫貫西藏的必經關隘。站在日月山頭,回望來路,四野蒼茫,周邊卻有不少過往旅人,沿著唐蕃古道的石階上下日月山,傾心追尋當年文成公主留下的蹤影,細細傾聽那流傳千年的故事。
車向西行不遠,就看到了“倒淌神水”。倒淌河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年四季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在這雪域高原,沒有想像中的奔流,只有不動聲響地自東向西緩慢地流著。倒淌河養育了豐腴的草原,不少旅人在體驗騎馬射箭的樂趣。
“自從公主和親后,一半胡俗似漢家”,這句話最終在倒淌河鎮的飯店里印證了它的力量。小鎮上的飯店名全是用藏漢兩文標記的,連那些粗糙的菜單都是用藏漢標注。飯店里的炒菜既有我們常見的一些家常菜,還有藏民們特色飯菜。饑腸轆轆地我們點了兩個特色菜,兩個家常菜,還真是一時難以適應他們的口味,囫圇吃了兩口,就對付過去了。倒淌河鎮上矗立著一塊“青藏高原第一鎮”的石碑,整齊有致的民宅院落,色彩艷麗,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快到青海湖時,道路兩旁已不再是草原。無邊無際的油菜花田在道路兩旁鋪灑開來,成片成片地向路兩端蔓延,看不見盡頭。油菜花在陽光下金燦燦地舞動閃耀著,油菜花海放出了奇異的光芒!就像凡高筆下色彩濃烈的世界,眼前是用金黃的顏料層層堆疊出的熱情四溢的風景。
走近青海湖,是找尋一個異域民族的圣潔天地,翻開一幅封存千年的神奇畫卷,亦是打開人生一道明澈的心門。隨著清風的呼喚,走走停停,四個多小時,我們就與青海湖相遇了。路邊怒放的油菜花,遠處是湛藍的湖面,被四周的群山環抱。青海湖,我來了,是踏約而來。此刻,心中升騰起寧靜,洗去了多日來自駕游的疲憊與浮躁。我沉醉在一片湛藍的深邃里,真切地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感動,大美,青海湖!
“庫庫淖爾”是青海湖的別名,青色的海。它是青海省的旅游地標,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橡皮山,這四座雄渾的山將它緊緊環繞。聽導游道來,圣水與圣山必相依,山水相連,成就了藏民心中的圣湖。
青海湖深沉而純凈,它甘愿舍棄繁華,默默珍存在這樣遙遠的地方。遠離塵囂,不是為了隱藏自己的美麗,也不是懼怕世人的驚擾,只是安靜地端坐高原,以雪山為冰骨,借藍天為云裳,留給大自然最原始而純粹的家園。
來到青海湖,追逐的不是詩情畫意,而是一種樸實的民俗風情。淳樸的牧民,趕著成群的牛羊,飄動如云的身影,游趟在茫茫草原。星羅棋布的帳篷,是牧民們遮風擋雨的家。
流轉在大西北粗獷的風情里,沉靜在四季圣潔的湖水中。你不能不相信,生命會因為一面湖水而新奇,人生會因為一片凈土而澄澈,心靈會因為一段約定而豐盈。
川藏線一直都是驢友們、攝影發燒友、藝術創作的經典,它有著不需鼓噪,不需雕琢,不需言語的吸引力。那些圣湖、圣山、圣水,對于我而言,都是藏在我生命深處余音嘹繞的呼喚。老師的照片,再次喚醒了我對它們的記憶,而這記憶中永不能舍棄的珍珠,早已定格于青海湖。
趕赴青海湖,就像趕一場前世未了的約定。這約定,讓我過盡千帆,在蒼茫的世間涉足三生,才能抵達的角落。在夢里,在網頁中,在書上,成片的油菜花,就是畫家恣意潑灑的著色,和著青藏高原的圣山,圣湖,還有那星星點點的牦牛群,處處即美景,亦或是流浪者的天堂。
八月夏末,早起,穿好準備好的線衫衣褲,還是覺得有些寒意。青海省地處大西北腹地,有著高原獨有的溫差,從賓館下樓吃早餐,店家細心地提醒,多帶御寒衣褲,可能會在去青海湖的途中經歷四季交替。我愕然,飯后,轉身上樓,取下頭一天在西寧市內買下的棉衣,放入后備箱。
無數次地念誦祖國的幅員遼闊,也只有到過大西北的人才會真切地感受。車內,放著藏樂,隨車的導游與我們漸漸熟絡起來,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坎布爾……想必是他常去的景點,要不怎地叫這些個風景在他口中如家珍一樣數出,歷史與故事的交錯,繪聲繪色,摻和著對未知風景的興奮,人的思緒隨車一刻不停。
出了西寧,入得從西寧到青海湖的西湟高速,陽光溫暖起來,脫得只剩下單衣。下了高速,我們轉走導游熟悉的國道。國道上車輛不多,偶見兩三輛外地車駛過,想必是同樣的旅人。路邊是開闊的天然牧場,夏末初秋的草是多色的,金黃、橙紅、淺綠、深綠……,夾雜著幾簇野花,還有少數已經過季枯黃的草。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綿羊,三五成群,或者是成片地聚集在這些天然的牧場上,點綴著這藏式“地毯”。草原是起伏地,高高低低,草原盡頭就是藏民心中的圣山。大西北的山,與西北的漢子有著同源的注腳,粗獷中帶著凜冽,大氣中藏著豪放。
經不住成片草原的誘惑,我們在路邊停車。迎著曠野吹來的風,一時忘記了自已來自喧鬧地紅塵。這是一塊休憩心靈的圣地,牛羊悠閑地吃著牧草,牧民揮鞭吟唱,大西北以它獨特的地貌,獨有的生靈,傳遞著讓世人傾慕的和諧。天湛藍,明凈如洗,微風襲來,我又似聞到了熟悉的氣息,仿佛多年前與這里的草木、山水有過清澈的相遇。此刻,無論你帶來了多少世俗的情緒,無論這里隱藏了多少清幽的秘密,你已經徹底融入到這片悠然的風景里。
兜兜轉轉,我們的車沿著盤旋的山路而上,車內的氣溫越來越冷,玻璃窗上已然是一層熱氣。打開熱空調一會兒,外面已經飄起了小雨,路越來越陡,就十多分鐘的車程,山上已經飄起了小雪,心也隨之緊張起來。導游鎮定地為我們導航,接近山頂,路邊赫然見一路標:拉雞山,海拔3820m。窗外飄著小雪,領略了四季交替的女兒,急不可耐地下車踩雪。從后備箱取出棉衣,利索地穿上,留下了那些難得的膠片。
導游一路介紹沿途的風景和山脈,才得知我們是抄的近道。一路異域的風景,沖淡了我們對于山路的恐懼。下得山,不久拐入青藏公路,頓時路面開闊起來,卻稀有人煙,當年修筑青藏公路的英魂不知已歸何處?沿青藏公路向西南行進,穿湟源峽,遠遠就能望見這座傳說中的日月山,那日亭和月亭南北相向而立。當年文成公主遠嫁頌贊干布時曾經過此山。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皇后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現出長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寶鏡”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藍天白云下,陣陣強風吹來,掛滿經文的彩旗在瑟瑟作響。山路兩旁,有牽著盛裝的牦牛的當地人,在招攬游客拍照。看著披著盛裝的牦牛,隨處可見的經幡,還有大大小小的瑪尼堆,穿著藏服的當地人,無處不在的異域風情。當年的“絲綢輔道”上的驛站,至今仍然是橫貫西藏的必經關隘。站在日月山頭,回望來路,四野蒼茫,周邊卻有不少過往旅人,沿著唐蕃古道的石階上下日月山,傾心追尋當年文成公主留下的蹤影,細細傾聽那流傳千年的故事。
車向西行不遠,就看到了“倒淌神水”。倒淌河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年四季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在這雪域高原,沒有想像中的奔流,只有不動聲響地自東向西緩慢地流著。倒淌河養育了豐腴的草原,不少旅人在體驗騎馬射箭的樂趣。
“自從公主和親后,一半胡俗似漢家”,這句話最終在倒淌河鎮的飯店里印證了它的力量。小鎮上的飯店名全是用藏漢兩文標記的,連那些粗糙的菜單都是用藏漢標注。飯店里的炒菜既有我們常見的一些家常菜,還有藏民們特色飯菜。饑腸轆轆地我們點了兩個特色菜,兩個家常菜,還真是一時難以適應他們的口味,囫圇吃了兩口,就對付過去了。倒淌河鎮上矗立著一塊“青藏高原第一鎮”的石碑,整齊有致的民宅院落,色彩艷麗,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快到青海湖時,道路兩旁已不再是草原。無邊無際的油菜花田在道路兩旁鋪灑開來,成片成片地向路兩端蔓延,看不見盡頭。油菜花在陽光下金燦燦地舞動閃耀著,油菜花海放出了奇異的光芒!就像凡高筆下色彩濃烈的世界,眼前是用金黃的顏料層層堆疊出的熱情四溢的風景。
走近青海湖,是找尋一個異域民族的圣潔天地,翻開一幅封存千年的神奇畫卷,亦是打開人生一道明澈的心門。隨著清風的呼喚,走走停停,四個多小時,我們就與青海湖相遇了。路邊怒放的油菜花,遠處是湛藍的湖面,被四周的群山環抱。青海湖,我來了,是踏約而來。此刻,心中升騰起寧靜,洗去了多日來自駕游的疲憊與浮躁。我沉醉在一片湛藍的深邃里,真切地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感動,大美,青海湖!
“庫庫淖爾”是青海湖的別名,青色的海。它是青海省的旅游地標,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橡皮山,這四座雄渾的山將它緊緊環繞。聽導游道來,圣水與圣山必相依,山水相連,成就了藏民心中的圣湖。
青海湖深沉而純凈,它甘愿舍棄繁華,默默珍存在這樣遙遠的地方。遠離塵囂,不是為了隱藏自己的美麗,也不是懼怕世人的驚擾,只是安靜地端坐高原,以雪山為冰骨,借藍天為云裳,留給大自然最原始而純粹的家園。
來到青海湖,追逐的不是詩情畫意,而是一種樸實的民俗風情。淳樸的牧民,趕著成群的牛羊,飄動如云的身影,游趟在茫茫草原。星羅棋布的帳篷,是牧民們遮風擋雨的家。
流轉在大西北粗獷的風情里,沉靜在四季圣潔的湖水中。你不能不相信,生命會因為一面湖水而新奇,人生會因為一片凈土而澄澈,心靈會因為一段約定而豐盈。
3 個點評
自由夢想 - 修煉一途,乃竊陰陽,奪造化,轉涅槃,握生死,掌輪回。 武之極,破蒼穹,動乾坤!
贊來自:
流沐璃姩 - 如 靜。
贊來自:
dd2932750 - 如:90后小可愛..
贊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