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那只鳥四年級
“爸爸今天怎么還不來接我?作文課已經上完了呀。”我在教室里煩躁地走來走去。
說起我盼著爸爸快點來,是有原因的。昨天爸爸接我時,買了兩個很好吃的包子,說好今天還要買的——哎呀,口水要出來了。
爸爸來了,但是包子卻沒帶來。我滿臉不高興,大聲說道:“爸爸,你說話不算話!包子呢?你今天沒有買,明天得買四個,補上!”
爸爸趕緊陪上了笑臉:“兒子,對不起,對不起。爸爸今天被一輛摩托車撞了,那個車主跑了,爸爸只好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完傷,因為帶的錢不多,連藥都沒有拿得成,趕緊來接你了。”爸爸一邊說,一邊撩起褲腿。
這時,我才看到爸爸的右腳上一塊青一塊紅,紗布包裹的地方還有滲出的血。
“爸爸,對不起。我不知道你受了傷,冤枉了你……”熱辣辣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沒什么。爸爸今天很幸運的。”
“幸運?”
“是呀,要是被一輛卡車或者別的什么大車撞了,爸爸可能連聽你責備的機會都沒有了。”
……
爸爸呀,我錯了。我不該冤枉你,責備你。此刻,我想起了那個曾經看過的故事。
有一只鳥爸爸,每天很辛苦地飛出去覓食,因為家里還有一群正在長大的雛鳥。鳥媽媽保護著它們。
一天,一場大雨之后,鳥爸爸很難地飛回來,發現家里的糧食少了很多,很生氣,認為是鳥媽媽偷吃了,鳥媽媽不再愛孩子了,一氣之下,就把鳥媽媽趕出家門了。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又下起了大雨,大雨把家里的糧食沖走了很多。這時候,鳥爸爸才恍然大悟:鳥媽媽沒有偷吃糧食,我冤枉她了。
鳥爸爸趕緊飛出去尋找鳥媽媽,一邊飛一邊喊著:“孩子他媽,快回來;孩子他媽,快回來呀……”
但是,鳥媽媽永遠聽不到這聲聲呼喚,也永遠不會回來了。……
爸爸,現在,兒子知道了,有些事情錯了就永遠不能挽回了。
假如沒有那只鳥,兒子會聽明白這個道理嗎?
說起我盼著爸爸快點來,是有原因的。昨天爸爸接我時,買了兩個很好吃的包子,說好今天還要買的——哎呀,口水要出來了。
爸爸來了,但是包子卻沒帶來。我滿臉不高興,大聲說道:“爸爸,你說話不算話!包子呢?你今天沒有買,明天得買四個,補上!”
爸爸趕緊陪上了笑臉:“兒子,對不起,對不起。爸爸今天被一輛摩托車撞了,那個車主跑了,爸爸只好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完傷,因為帶的錢不多,連藥都沒有拿得成,趕緊來接你了。”爸爸一邊說,一邊撩起褲腿。
這時,我才看到爸爸的右腳上一塊青一塊紅,紗布包裹的地方還有滲出的血。
“爸爸,對不起。我不知道你受了傷,冤枉了你……”熱辣辣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沒什么。爸爸今天很幸運的。”
“幸運?”
“是呀,要是被一輛卡車或者別的什么大車撞了,爸爸可能連聽你責備的機會都沒有了。”
……
爸爸呀,我錯了。我不該冤枉你,責備你。此刻,我想起了那個曾經看過的故事。
有一只鳥爸爸,每天很辛苦地飛出去覓食,因為家里還有一群正在長大的雛鳥。鳥媽媽保護著它們。
一天,一場大雨之后,鳥爸爸很難地飛回來,發現家里的糧食少了很多,很生氣,認為是鳥媽媽偷吃了,鳥媽媽不再愛孩子了,一氣之下,就把鳥媽媽趕出家門了。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又下起了大雨,大雨把家里的糧食沖走了很多。這時候,鳥爸爸才恍然大悟:鳥媽媽沒有偷吃糧食,我冤枉她了。
鳥爸爸趕緊飛出去尋找鳥媽媽,一邊飛一邊喊著:“孩子他媽,快回來;孩子他媽,快回來呀……”
但是,鳥媽媽永遠聽不到這聲聲呼喚,也永遠不會回來了。……
爸爸,現在,兒子知道了,有些事情錯了就永遠不能挽回了。
假如沒有那只鳥,兒子會聽明白這個道理嗎?
1 個點評
燕子 - 喜歡作文的小女孩
贊來自:
“我的代表作是《假如沒有那只鳥》。
“把我的這篇作文拿到班上分享給同學后,又說還要分享給其他班上的同學聽。我歡呼雀躍,趕緊把作文交給老師。如此難得的機會,怎能輕易放過?
“《假如沒有那只鳥》就成了我的代表作了。”
假如沒有那只鳥,這篇作文也許不會在班上與同學們分享;假如沒有那只鳥,這篇作文一定沒有這么感人;假如沒有那只鳥,這篇作文一定不會被那么多的人看到;假如沒有那只鳥,潘瑞祥同學也許不會那么快地明白了自己的錯。
可見,學習、積累、運用“別人的生活”同樣重要。
同學們,看書吧,有時間就多多看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