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初中高二年級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王國維先生所形容的人生三重境界,懸思——苦索——頓悟。每讀到這三句詩詞,我總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我初二、初三時的班主任——盧祝意。
印象中非常深刻,這三幅字條用古樸的隸書所寫,分別掛于教室的三個柱壁上。那時候的我,非常喜歡仰望這些字幅。總覺得,能夠寫出如此雋永、詞意深刻詩句的人,一定是非常有學問的。從此,一個農村孩子的純真心田里種下了國學的種子。
這三幅字條的幕后推手自然就是我們的盧祝意老師。時隔20年了,我腦海里依然清楚地記得這樣的情景:一位年輕女老師,身穿白衣白褲,肩披長發,她從容淡定,時而和學生侃侃而談,時而發出爽朗的笑聲,時而轉過身在黑板上疾書,轉瞬間留下渾灑自如的漂亮字跡。她身上有一種清新、灑脫的氣息,又讓人覺得沉穩、質樸。多年之后,我覺得,她身上所體現的正是——書卷氣。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用在她身上不為過,我就覺得她舉止投足間,流露出的正是優雅和睿智。她寫得一手人見人夸的好字,她經常會讀古樸的詩詞,在談笑往來間,常常向我們傳達著深澀的詞義。我第一次寫毛筆字也是她教的。她那時向我們推薦兩本字貼——顏真卿和柳公權。我選了顏真卿,但隨即后悔了,因為顏的字體圓潤、粗曠,那時總覺得還是柳體好看,既飄逸又精巧。但等我去換字貼的時候,早就沒有柳體的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總會不時地臨摹字貼,雖然時斷時續,但這個習慣竟影響了終身。
我還記得,當時盧老師在學校里組織了個文學社,初一至初三的文學愛好者都匯聚于此。我就覺得,我當時寫作文實在太難了,冥思苦想之下,也只湊得廖廖只字。她有一個創新的教學方法,把各人的習作由學生們自己評分。評分高的予以表揚,并張貼在教室后墻的黑板上。印象中,我寫過一篇《母親》的作文,盧老師見到我時,高興地當面給了我兩個字的評價:感人!這兩個字讓我臭美了許多年。那個時候,寫作文的好尖子還真不少,而且不少都是女同學。她們會經常會受到盧老師的邀請進入她的宿舍里面,我猜想可能是成為關門弟子吧。我有一次,也相當的榮幸,因為一篇習作進入過她的宿舍,受到她當面的指點,那時好象是要投稿到某某學生刊物的原因吧。
也許是受到盧老師的肯定,我的初中生涯,過得充實又快樂。等到初三備考時,我總是不需要怎樣的用功,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同學們都說我在初一、初二時成績只是處于中游,但到了初三卻一直可以名列前茅,最后得以全校第二的成績進入區重點中學。我常懷念那段美好的學習時光,我喜歡認真地聽課,無論是數理化,無論是古文現代文,都聽得津津有味。我也喜歡放學之后故意留校,同學們走光后的校園剩下空蕩蕩,是多么的寧靜與優雅。我更喜歡在這個寧靜的時候,端一把凳子坐在教室的走廊里,或去看《十萬個為什么》,或去看《天下奇聞》,或去解答有趣的數學問題。
時光荏苒,晃眼間,20年過去。“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時發覺,這個世界真的很大,我雖然依然生活在我讀初中的這個城市,但那么多年來,竟然不曾遇到以前的初中同學,也不曾遇到以前的老師。雖然如此,驀然回首時,我依然深深的感謝我的初中啟蒙老師——盧祝意。在她的人生旅程中,不經意地灑下了一顆種子,有一天,那顆種子終于在一個孩子的心田里生根、發芽,直至影響終生。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
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王國維先生所形容的人生三重境界,懸思——苦索——頓悟。每讀到這三句詩詞,我總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我初二、初三時的班主任——盧祝意。
印象中非常深刻,這三幅字條用古樸的隸書所寫,分別掛于教室的三個柱壁上。那時候的我,非常喜歡仰望這些字幅。總覺得,能夠寫出如此雋永、詞意深刻詩句的人,一定是非常有學問的。從此,一個農村孩子的純真心田里種下了國學的種子。
這三幅字條的幕后推手自然就是我們的盧祝意老師。時隔20年了,我腦海里依然清楚地記得這樣的情景:一位年輕女老師,身穿白衣白褲,肩披長發,她從容淡定,時而和學生侃侃而談,時而發出爽朗的笑聲,時而轉過身在黑板上疾書,轉瞬間留下渾灑自如的漂亮字跡。她身上有一種清新、灑脫的氣息,又讓人覺得沉穩、質樸。多年之后,我覺得,她身上所體現的正是——書卷氣。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用在她身上不為過,我就覺得她舉止投足間,流露出的正是優雅和睿智。她寫得一手人見人夸的好字,她經常會讀古樸的詩詞,在談笑往來間,常常向我們傳達著深澀的詞義。我第一次寫毛筆字也是她教的。她那時向我們推薦兩本字貼——顏真卿和柳公權。我選了顏真卿,但隨即后悔了,因為顏的字體圓潤、粗曠,那時總覺得還是柳體好看,既飄逸又精巧。但等我去換字貼的時候,早就沒有柳體的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總會不時地臨摹字貼,雖然時斷時續,但這個習慣竟影響了終身。
我還記得,當時盧老師在學校里組織了個文學社,初一至初三的文學愛好者都匯聚于此。我就覺得,我當時寫作文實在太難了,冥思苦想之下,也只湊得廖廖只字。她有一個創新的教學方法,把各人的習作由學生們自己評分。評分高的予以表揚,并張貼在教室后墻的黑板上。印象中,我寫過一篇《母親》的作文,盧老師見到我時,高興地當面給了我兩個字的評價:感人!這兩個字讓我臭美了許多年。那個時候,寫作文的好尖子還真不少,而且不少都是女同學。她們會經常會受到盧老師的邀請進入她的宿舍里面,我猜想可能是成為關門弟子吧。我有一次,也相當的榮幸,因為一篇習作進入過她的宿舍,受到她當面的指點,那時好象是要投稿到某某學生刊物的原因吧。
也許是受到盧老師的肯定,我的初中生涯,過得充實又快樂。等到初三備考時,我總是不需要怎樣的用功,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同學們都說我在初一、初二時成績只是處于中游,但到了初三卻一直可以名列前茅,最后得以全校第二的成績進入區重點中學。我常懷念那段美好的學習時光,我喜歡認真地聽課,無論是數理化,無論是古文現代文,都聽得津津有味。我也喜歡放學之后故意留校,同學們走光后的校園剩下空蕩蕩,是多么的寧靜與優雅。我更喜歡在這個寧靜的時候,端一把凳子坐在教室的走廊里,或去看《十萬個為什么》,或去看《天下奇聞》,或去解答有趣的數學問題。
時光荏苒,晃眼間,20年過去。“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時發覺,這個世界真的很大,我雖然依然生活在我讀初中的這個城市,但那么多年來,竟然不曾遇到以前的初中同學,也不曾遇到以前的老師。雖然如此,驀然回首時,我依然深深的感謝我的初中啟蒙老師——盧祝意。在她的人生旅程中,不經意地灑下了一顆種子,有一天,那顆種子終于在一個孩子的心田里生根、發芽,直至影響終生。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
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
1 個點評
知世 - 青春繁花開,春去春又來,曾幾時,是自作孽;人生苦無果,秋來秋有去,在幾何,是不可活。
贊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