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題是學作“指揮棒”
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有了重大的革新,而其中對小學生作文教學的變革提出可更高的要求:鼓勵張揚學生個性、抒寫真情、放膽想象,并提倡“真實的體驗、自由的言說、創新的表達”。這里明確了學生在新課標教學思想指導下的新的寫作表達方式方法,但是有了好的表達方式方法并不能完全達到新課標作文教學目標的落實,因為寫作內容的選擇比寫作方式方法的更新更重要,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作文教學之前務必做好命題的選擇。
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老師的命題往往存在命題過大、過老、過空等現象,這些命題使拿著“新式武器”的學生很難下手。比如很多教師都曾出現過的一個命題——“溫州的變化”,這個命題實在過大了,讓涉世不深的小學生去寫一個城市或宏觀或微觀之間的變化,真的是勉為其難,最后無外乎寫成道路變寬,樓房變高,小區變干凈一類的傳統內容;有一類命題是過老,比如“洗手帕”,手帕固然是好東西,但是今天仍然在用的并不多,手帕大都被面巾紙所替代,如果再讓學生寫這個愛勞動的傳統命題,學生能做的只能是造假,沒有真實的體驗,再怎么讓學生抒寫真情,只能是一相情愿;另一類過空的命題,比如“無題”,某校六年級作文課的命題,命題老師也是煞費苦心,出了這么一個標題立異很有“創新感”的命題,但是這個經常用于漫畫和詩歌題目的“無題”對于小學生,即使是六年級的畢業生也只會是一頭霧水,學生最后只能是空對空,亂寫一氣。
我們須知,小學生畢竟生活的范圍較小,閱歷和見識都不能和中學生相比,所以要找到能夠喚起小學生作文靈感,同時又有內容可寫的作文命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不要寫“假話、空話、大話、套話”,其實教師自己首先就要盡量避免出類似的命題,命題的內容應當盡量涉及小學生的個性、生活、親情、友誼、多彩童年、網絡文化、未來幻想等。
在新課標小學作文教學命題的實踐中,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命題革新:
1、擇小棄大,聯系社會生活
一些教師看到“聯系社會生活”通常會想到“創建文明城市”、“喜迎兩會”這類小學生難以把握理解的命題,其實社會生活中依然有學生耳熟能詳的事情,只要肯放棄那些屬于內容范圍過大的命題,往深處細處想,就能找到較好學生樂意寫的命題,比如我過去兩年讓學生寫過的命題“非典的影響”、“我看禽流感”、“歡天喜地看航天”、“給老師的話挑刺”等,這些命題的內容大都是學生切身體驗和關心的,很多學生拿到題目稍做回憶,就能寫出了很多內容,而且寫得十分興奮。
2、變老為新,與時俱進
時代在變遷,生活的內容無時不在更新,教師的命題必須與時俱進。一些老教師喜歡出一些憶苦思甜來的命題,認為那也是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可是對于當前的城市學生來說,能夠回憶的苦也許只有吃藥時的苦滋味。一些老師更喜歡出一些做好人好事類的命題,可是對于學習繁忙,生活節奏很快的學生而言 ,做好事的時間和空間很難存在,很多學生只能寫借同學橡皮擦,主動幫助老師擦玻璃之類的好事“八股文”。在嘗試變老為新的命題時,我嘗試了諸如“和爺爺/奶奶聊天”、“母子對話錄”、“我的煩惱”、“給校長寫封信”等命題,較好地扣緊當前學生心理比較脆弱,課業負擔較重,與人交流不多等情況,幫助學生找到了表露真實情感的窗口,在這些命題下,學生往往寫出了平時不愿講的許多心理話。
3、化空為實,有的放矢
創新并不是意味要怪異,好看玄乎卻空洞的命題讓 命題這自己寫,也不見得能寫出好文章。翻一翻一些新作文選,許多模樣極其新穎的命題的確不敢恭維,諸如“仰望天空”、“生活如彩虹”、“真情”等,這些外表很漂亮很前衛的命題就是讓成人甚至作家同志也難以下筆。命題創新應該以符合生活實際為根本,在真實的基礎上再來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我曾經嘗試過這樣的創新命題,比如讓學生寫“假如我是一頭豬”,小學生見了命題第一反應都是哄堂大笑,他們也都說新鮮,但是這個題目不空,順著變成豬的想象,學生很快寫出了許多有意思的文章內容,有聯系人和豬生活對比的 ,有聯系動物保護的,也有敘寫豬的覺醒逃亡的,五花八門的內容很好地展示了少年的想象創作能力。所以,命題創新必須有的放矢,有個讓學生可以理解看得見摸得找的載體。
在新課標引領下的小學作文教學革新,命題選擇可以看作是“指揮棒”是第一關鍵環節,命題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學革新的成敗。我們不能想象讓一大群學生面對“大、老、空”的命題冥思苦想,搜腸刮肚,耗費時光。要讓學生快樂主動地參與到寫作中去,那么為師者則必須首先深入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需求,既勇于推陳出新,又能求真務實。
只有命題的革新,才有學生寫作的創新。
作者: 沈老師 來自:
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老師的命題往往存在命題過大、過老、過空等現象,這些命題使拿著“新式武器”的學生很難下手。比如很多教師都曾出現過的一個命題——“溫州的變化”,這個命題實在過大了,讓涉世不深的小學生去寫一個城市或宏觀或微觀之間的變化,真的是勉為其難,最后無外乎寫成道路變寬,樓房變高,小區變干凈一類的傳統內容;有一類命題是過老,比如“洗手帕”,手帕固然是好東西,但是今天仍然在用的并不多,手帕大都被面巾紙所替代,如果再讓學生寫這個愛勞動的傳統命題,學生能做的只能是造假,沒有真實的體驗,再怎么讓學生抒寫真情,只能是一相情愿;另一類過空的命題,比如“無題”,某校六年級作文課的命題,命題老師也是煞費苦心,出了這么一個標題立異很有“創新感”的命題,但是這個經常用于漫畫和詩歌題目的“無題”對于小學生,即使是六年級的畢業生也只會是一頭霧水,學生最后只能是空對空,亂寫一氣。
我們須知,小學生畢竟生活的范圍較小,閱歷和見識都不能和中學生相比,所以要找到能夠喚起小學生作文靈感,同時又有內容可寫的作文命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不要寫“假話、空話、大話、套話”,其實教師自己首先就要盡量避免出類似的命題,命題的內容應當盡量涉及小學生的個性、生活、親情、友誼、多彩童年、網絡文化、未來幻想等。
在新課標小學作文教學命題的實踐中,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命題革新:
1、擇小棄大,聯系社會生活
一些教師看到“聯系社會生活”通常會想到“創建文明城市”、“喜迎兩會”這類小學生難以把握理解的命題,其實社會生活中依然有學生耳熟能詳的事情,只要肯放棄那些屬于內容范圍過大的命題,往深處細處想,就能找到較好學生樂意寫的命題,比如我過去兩年讓學生寫過的命題“非典的影響”、“我看禽流感”、“歡天喜地看航天”、“給老師的話挑刺”等,這些命題的內容大都是學生切身體驗和關心的,很多學生拿到題目稍做回憶,就能寫出了很多內容,而且寫得十分興奮。
2、變老為新,與時俱進
時代在變遷,生活的內容無時不在更新,教師的命題必須與時俱進。一些老教師喜歡出一些憶苦思甜來的命題,認為那也是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可是對于當前的城市學生來說,能夠回憶的苦也許只有吃藥時的苦滋味。一些老師更喜歡出一些做好人好事類的命題,可是對于學習繁忙,生活節奏很快的學生而言 ,做好事的時間和空間很難存在,很多學生只能寫借同學橡皮擦,主動幫助老師擦玻璃之類的好事“八股文”。在嘗試變老為新的命題時,我嘗試了諸如“和爺爺/奶奶聊天”、“母子對話錄”、“我的煩惱”、“給校長寫封信”等命題,較好地扣緊當前學生心理比較脆弱,課業負擔較重,與人交流不多等情況,幫助學生找到了表露真實情感的窗口,在這些命題下,學生往往寫出了平時不愿講的許多心理話。
3、化空為實,有的放矢
創新并不是意味要怪異,好看玄乎卻空洞的命題讓 命題這自己寫,也不見得能寫出好文章。翻一翻一些新作文選,許多模樣極其新穎的命題的確不敢恭維,諸如“仰望天空”、“生活如彩虹”、“真情”等,這些外表很漂亮很前衛的命題就是讓成人甚至作家同志也難以下筆。命題創新應該以符合生活實際為根本,在真實的基礎上再來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我曾經嘗試過這樣的創新命題,比如讓學生寫“假如我是一頭豬”,小學生見了命題第一反應都是哄堂大笑,他們也都說新鮮,但是這個題目不空,順著變成豬的想象,學生很快寫出了許多有意思的文章內容,有聯系人和豬生活對比的 ,有聯系動物保護的,也有敘寫豬的覺醒逃亡的,五花八門的內容很好地展示了少年的想象創作能力。所以,命題創新必須有的放矢,有個讓學生可以理解看得見摸得找的載體。
在新課標引領下的小學作文教學革新,命題選擇可以看作是“指揮棒”是第一關鍵環節,命題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學革新的成敗。我們不能想象讓一大群學生面對“大、老、空”的命題冥思苦想,搜腸刮肚,耗費時光。要讓學生快樂主動地參與到寫作中去,那么為師者則必須首先深入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需求,既勇于推陳出新,又能求真務實。
只有命題的革新,才有學生寫作的創新。
作者: 沈老師 來自: